兰州大学“萃英大讲坛”第237场报告会——方辉教授

来源:admin发布时间:2025-09-15 17:31访问量:156

应学校邀请,山东大学讲席教授、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、博物馆馆长方辉教授将做客我校“萃英大讲坛”并作第237场报告。安排如下:

报告人:方辉

题 目: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合——以古文字学和人骨病理学为依据

时 间:2025年9月16日09:00-11:00

地 点:兰州大学榆中校区秦岭堂B306

欢迎全校师生积极参加!

方辉教授照片.jpg

报告人简介:

方辉,山东大学讲席教授,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,博物馆馆长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、八届考古学学科评议组成员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中组部“万人计划”领军人才,中宣部“四个一批”理论人才。中国考古学会夏商专委会主任委员,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。承担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内的课题十余项,相关成果在《中国社会科学》《考古》《文史哲》和PNAS等权威期刊上发表。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、译著2部,论文140余篇。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华文明起源和夏商周考古。著作《鲁东南沿海地区系统考古调查报告》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、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暨重大成果奖;主持和参与主持的考古发掘项目3次荣获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。

讲座内容:

研究我国上古历史和考古的学者都认为,夏商及史前存在着若干个集团或部族,其中夷、夏是其中最为活跃的、影响力最大的两个集团或部族,夷夏互动构成了史前及夏商王朝历史的主要内容。然而,何为夷?何为夏?夷夏如何从东西对立走向夷夏融和?这关涉到中华文明起源和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这一重大历史课题。本文通过对夷、夏造字本意的考察,指出夷为蹲踞,夏为跽坐,所谓的夷、夏之别,实际上反映了两个族群在坐姿和行为礼节方面的差异,论证明中原华夏族群通行跽坐,海岱东夷族群流行蹲踞,而到了商周时期东夷族群逐渐被同化的事实,实证了从夷夏东西到夷夏融和的过程。

返回原图
/